眾所周知,巖板——陶瓷行業的第五次浪潮已經形成。此次巖板浪潮來勢迅猛,催生出了一個“萬億級”的巖板家居市場,有點讓行業人始料不及。第五次浪潮不僅是市場發生巨大變化,生產上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局。
巖板是從普通瓷磚、大板、薄板逐步演變過來的,巖板就是升級版的瓷磚,巖板的發展歷程如下:
上個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陶瓷薄板”的概念;
1996年,意大利SYSTEM公司開始從事薄板工藝技術和生產設備的研發;
2001年,隸屬SYSTEM公司的Laminam專業生產用于建筑和裝飾設計用的薄瓷磚;
2004年,西班牙開始將陶瓷薄板推向市場;
2005年,Iris Group 生產出100*1200規格的產品;
2005年,蒙娜麗莎與科達機電合資生產陶瓷薄板;
2007年,在陳帆教授的倡議下,蒙娜麗莎、科達機電、咸陽陶瓷研究院三方合作,建成國內第一干壓超薄陶瓷生產線,生產出900*1800*5薄板;
2012年,博洛尼亞展會上,出現1500*3000*3大規格,超薄陶瓷薄板;
2013年,博洛尼亞展會上,出現1800*4000*3.5大規格薄瓷磚;
2016年,蒙娜麗莎國內首推1200*2400*13.5,并提出大巖板方向,同年,諾貝爾引進44000噸壓機;
2017年,諾貝爾推出1600*2400,同年,金牌成立德利豐巖板家居;
2018年,蒙娜麗莎、德利豐參加建博會,新明珠研發發熱巖板;
2019年,恒力泰推出36000噸壓機,與蒙娜麗莎合作生產1600*3200巖板,打破國外壟斷地位;
2020年,國內巖板生產線超過50條
“巖板”概念是哪一年,哪一個企業率先提出來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可以從以上歷史事件可以推斷出巖板的一些脈絡。
早在2013年前,意大利西班牙生產巖板,并定義Sintered Stone,譯為燒結密質石材,只是國內市場還沒有感覺,也沒有形成共識。即使蒙娜麗莎2007年生產出來的大薄板,人們也不怎么看好。經過十年的市場醞釀,大巖板市場一觸即發。
2016年,蒙娜麗莎提出大巖板方向,2017年,金牌德利豐生產巖板并提出巖板家居概念。但兩家的“巖板”概念都沒有在行業形成共識,只是被當做企業的個別行為。
2018年,印度大板大舉進入中國市場,其數量之大,價格之低,讓國人有一種“憋氣”的感覺,同時也真正感覺到“狼來了”。印度大板攪動了中國市場,中國陶企不得不思考發展的方向。當年行業還是普遍使用“大板”名詞,并未廣泛使用“巖板”名詞。
2019年,新一派新上巖板生產線,“春江水暖鴨先知”,石材行業嗅到了巖板的市場潛力,產品還未生產出來已被訂購一空,從而大大刺激了陶瓷企業的神經,巖板市場端倪初步形成。“巖板”一詞廣泛使用,陶瓷企業對“巖板”名稱或“巖板”概念趨之若鶩。
巖板市場已經形成,沉寂已久的陶瓷企業無不歡欣鼓舞,大上快上巖板生產線,據佛山陶瓷行業協會信息,截止2020年7月,全國已上或在建124條巖板生產線。真可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同屬陶瓷類別,巖板與以往的陶瓷包括陶瓷大板究竟有什么不一樣?為何會導致陶瓷行業生產面臨巨大變局?
陶瓷生產的核心設備主要包括:成型壓機、布料機、窯爐、噴墨打印機、球磨機、噴霧塔、干粒機、拋光設備、自動檢測設備等。巖板與傳統陶瓷最大的也是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巖板具備深加工的條件,可進行深加工切割、開孔鉆孔、倒角、開槽、水刀等不易開裂,而同樣的切割方式用于傳統的陶瓷或陶瓷大板則容易使其開裂。巖板具有的這種“可加工性”或者稱之為“可塑性”是其區別于傳統陶瓷的根本原因,兩者的本質差異引發了陶瓷行業生產方面的系列大變局。
陶瓷行業生產第一大變局:小噸位壓機被大噸位壓機替代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想當年, 1998年鷹牌生產出的1200*1200mm拋光磚,已是行業最大。2001年,東鵬推出行業最大規格1200*1800mm拋光磚,號稱“中國磚王”,而如今,巖板最大規格已達到1600*3900mm。從技術理論上講,生產1200*1800mm規格瓷磚需要的壓機的噸位為8000噸左右,生產1200*2400mm規格,需要的壓機噸位為1600噸左右,而生產1600*3200mm以上規格,則需要的壓機噸位為3萬噸以上。陶瓷行業從普通小規格陶瓷轉到大規格巖板,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局:壓機從千噸級別上升到萬噸級別。
目前陶瓷行業巖板企業壓機掃描:2016年金牌企業(德利豐)引進意大利進口的希斯特姆3萬噸皮帶擠壓壓機,2017年建立企業第一條巖板生產線,可生產1600×3200mm的陶瓷大板。2018年新中源建立1200×2400mm規格陶瓷板生產線,使用的是恒力泰YP16800干式壓機。2019年祥達企業建立巖板生產線,使用意大利進口的薩克米的3.8萬噸連續輥壓機,最大可生產1600×3900mm規格的產品。同年,蒙娜麗莎使用與恒力泰合力研發的HT36000壓機,順利壓制1600×3600mm規格超大巖板,是第一家使用國產3.6萬噸大板壓機的企業。
陶瓷行業生產第二大變局:布料系統升級換代
巖板想要取代石材的位置,就需要做到全通體,只有色彩通體、材質通體、紋理通體才是巖板的真通體。2020年,非通體的巖板將面臨真通體巖板的激烈競爭,有專業人士戲說,非通體或假通體巖板可能分分鐘玩不下去了。
巖板與石材的競爭,巖板與巖板的競爭,已從巖板的表面紋理轉入到對質感的追求了。從而引發了生產上的坯體布料系統的變局。
2013-2016年,假通體瓷磚已經普及,假通體只是在坯體四周進行噴墨打印,實現截面紋理一致。真正通體磚是靠多管布料對坯體混色再結合釉面噴墨來實現紋理花色接近的效果。諾貝爾、蒙娜麗莎、新明珠、新一派等陶瓷企業采用多管布料沖壓加數碼噴墨滲透技術生產通體巖板。金牌、順成、祥達等引進進口壓機的同時引進配套的數碼布料設備,以數字化的方式輸入坯體的裝飾紋理,全數字化版面自動對位貼合與后續數碼噴墨裝飾關聯,實現表面紋理與坯體紋理的精準對位,從而實現瓷磚材質、色彩和紋理通體。
另外,巖板在粉料配方方面也與傳統陶瓷不同。巖板是“燒結的石頭”,主要成分有天然黏土、二氧化硅和長石粉等無機化合物,與傳統瓷磚不同的是巖板最大的特性是其方便切割,這要求巖板不但要硬,磚體還要有一定的韌性,切割時不易破損。
陶瓷行業生產第三大變局:窯爐技術改進和提升
巖板是傳統陶瓷和薄板的升級版。傳統陶瓷的燒制溫度大約在1100℃,而巖板燒成則需要1200℃以上的高溫。此外,相比傳統陶瓷,巖板的規格巨大,窯爐還要解決傳統瓷磚燒制溫度不平衡以及大規格坯體窯內傳輸等問題,窯爐的技術改進和提升勢在必行。
可喜的是,中國陶機裝備企業技術攻關,已攻克巖板生產中包括壓機、窯爐等系列難關。2020年5月將軍企業與摩德娜達成戰略合作,建立國內首條雙層窯爐巖板生產線。2020年8月金牌二期大巖板窯爐雙道窯點火,使用集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環保型于一體的窯爐設備。
陶瓷行業生產第四大變局:巖板壓制模式改變
巖板是不同于傳統陶瓷的新型材料,因此整個技術路徑都與以往有所不同,巖板的壓制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巖板生產則除了傳統的干壓式模具沖壓成型外,新增了兩種高科技成形法,分別是皮帶成型和輥壓成型。科普一下:
無模具皮帶的成型方式:
意大利西斯特姆LAMGEA壓機采用皮帶擠壓成型,不需要模具。
壓機上下各有一條循環皮帶,下皮帶上布設陶瓷粉料,皮帶運送粉料到達壓制區域,在兩條皮帶間加壓成型。西斯特姆LAMGEA無模具壓機采用專門設計的液壓線路,壓力最大可達到50000噸,壓力由液壓系統均勻分布到瓷磚表面。
壓制的產品規格可從600x600mm到1600x5600mm,生產的尺寸非常靈活,厚度上也可以做到自由切換,從3-30mm都能生產。
2016年,廣東金牌亞洲陶瓷公司引進西斯特姆3萬噸LAMGEA壓機,成為國內最早生產1600X3200mm巖板的企業之一。
目前國內采用LAMGEA壓機的陶企包括:新明珠、金牌亞洲、諾貝爾、升華等。
輥壓成型方式:
意大利薩克米Continua+壓機采用輥壓連續成型工藝。
CONTINUA+連續成型生產線的核心是PCR壓制設備,可獲得比傳統壓機更大的壓制力和更高的密度來成型大規格巖板。
壓制過程通過2條非常堅硬的機動帶實現,粉料存放在較低的鋼帶上,在機器內部運行,兩條鋼帶與2個壓制輥筒一起聯合動作實現壓制成型,粉料在預期的壓力下逐漸被“連續”壓制成型。
成品的寬度和最終長度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和固定,只需改變壓制材料的生坯切割位置即可,典型尺寸:1200、2400、3000和3200mm。
目前國外已有多條采用薩克米Continua+技術的大板/巖板生產線。國內方面,2019年逐一在中巖、順成、依諾、新錦成、進強等多家企業使用。
目前,巖板成型裝備三分天下:國產恒力泰沖壓大壓機、進口西斯特姆皮帶成型壓機、薩克米輥壓成型壓機。
除了以上四大生產變局外,巖板生產所需的噴墨打印、原料球磨、粉料霧化、巖板拋光、自動檢測設備以及切割加工、包裝、打托等全方位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如何面對巖板生產變局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只有集思廣益,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追求卓越,才不愧為“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當代中國陶瓷人。可以預言,世界的巖板歷史將由中國陶瓷人改寫。(羅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