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品牌紛紛來到中國,開始其在中國市場的新一輪擴張的同時,有一部分已有一定積累的門業企業也開始“出海”尋找新的機會。不過,門業企業必須注意,在一個品牌發展未能成熟之前,過度進行國際化布局,并不是一個穩妥的選擇。因此,門業企業在“走出去”之前,還需首先做好品牌的國際化工作。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印象分不高
在加入WTO之后,我國企業如過江之鯽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Made in China走遍世界。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時至今日,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面臨的很頭痛的問題之一也是Made in China。
門業企業難以走出國門也主要因于良莠不齊的品質、服務和品牌影響力,加之中國門業行業還沒有重量級和國際化如華為聯想般的企業,絕大部分門業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得分還是中國門業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平均印象分,準確地說比應得的平均分還要低得多。
門業品牌國際化需要進行系統規劃
勢單則力孤。門業企業的品牌國際化如果是單打獨斗式的,必然需要更長的時間,雖然這幾乎是很難避免的局面。如果能有盟主級的企業聯手,品牌國際化的速度自然可以快一些。但無論是單打獨斗還是抱團出海,企業自身的品牌建設都必需企業自己來系統規劃。
首先的問題是,思路決定行動。很多企業在事實上都把出口業務視為國內業務的補充,既然是補充,就很難有長效的規劃,尤其是很難形成長效的執行。令人遺憾的是,很少有企業客觀全面地評價過出口業務的效益。
萬丈高樓平地起,建同樣高度同等品質的樓不一定總需要前人那么長的時間,但地基永遠是第一步。處在產品致勝的發展階段,產品就是門業品牌國際化的地基。老調重彈一下,走遍了那么多國際國內領先的同行,他們在產品開發上未必會比別人慢,但一定是花了更多的時間精力等各種投入。如果說慢工出細活有點過時,精工出精品則是永遠的道理。產品研發是如此,門業品牌的國際化建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