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你看過《復仇者聯盟》嗎?
電影院里,你可曾和滅霸一同體驗“欲打響指而不得之殤”?《玩具總動員4》里胡迪下意識里喊出的那聲“安迪”又是否讓你的記憶跨越時間層疊掀起一絲漣漪?任是無情也動人,而這些動人的電影全部來自一個超級電影夢工廠——好萊塢。
20世紀初,好萊塢只是洛杉磯郊外的一個荒涼小村,后逐漸發展成了繁榮的“電影城”,并命名“好萊塢”,成為了美國的電影生產、發行基地。百年后的今天,盡管在具體的市場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化,但好萊塢電影無疑已處于獨霸世界的壟斷狀態。他的范圍之廣,影響之大,持續時間之久均居世界之首。它也操縱著美國乃至全球觀眾的趣味和時尚,成為了世界電影的策源地。
同時,好萊塢不僅是全球時尚的發源地,也是全球音樂電影產業的中心地帶,擁有著世界頂級的娛樂產業和奢侈品牌,引領并代表著全球時尚的最高水平,比如夢工廠、迪士尼、20世紀福克斯、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索尼公司、環球影片公司、WB( 華納兄弟 )、派拉蒙等等這些電影巨頭,還有像RCAJIVE Interscope Records這樣的頂級唱片公司都匯集在好萊塢的范疇之內,這里的時尚與科技互相牽制發展,擁有著深厚的時尚底蘊和雄壯的科技做支持,一直被全球各地爭相模仿。
毫不過分的說,好萊塢一直在締造神話,具體表現可以參考幾組數據:
據ComScore的數據,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達到了417億美元,較2017年的406億美元增長了2.7%。好萊塢創造的收入為290.75億美元左右,占全球市場的70%。其中北美本土市場全年取得約119億美元的票房,較2017年增長7.2%,觀影人次達到12.99億,較2017年增長了5.2%
而北美之外的市場創造的票房為298億美元,增長1%。這些票房之中,有171.75億美元是有好萊塢六大公司加上獅門影業創造的,遠超過北美本土市場的票房收入。
2012-2018年好萊塢六大制片廠的海外收入票房
(圖一:2012-2018年好萊塢六大制片廠的海外收入票房)
同時,海外電影票房對于好萊塢電影業來說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意義,從6大制片廠票房數據中我們能歸納出一個結論,可持續性的海外市場挖掘是好萊塢電影業務中重要的一環。
帝國大廈的壘積源頭,可以追溯到兩個層面:1)專業層面——持續性產出;2)受眾洞察——比了解電影產業更加的明確消費者對電影的需求。成功法門不止寥寥幾點,但卻可以歸納到一處,依賴其摸清了市場,也摸清決定市場風向的用戶。
那么,好萊塢在全球用戶、尤其是中國用戶身上,花了那些心思?
全球市場: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我們常把電影比作夢境,好萊塢是當之無愧的首席造夢師。
不同于廣義上的商品,電影的歸類范疇隸屬于文化產品。從某個方面來講,電影是被當作文化產品來處理的。好萊塢將電影的商業元素和藝術元素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幾十年的經營探索,利用商業化的操作手段,培育并發展起了逐漸規模化、穩定性高的電影市場,也在全世界范圍內孕育了強大的大眾消費力量。
那么造夢師是怎樣締造出美夢的?
1、打破文化壁壘,貫通區域阻隔
當一部電影有內容涉及到其他國家或是地區時,好萊塢會首先對此國家觀眾的語言、宗教、風俗習慣、身份認知以及飲食習慣等一系列文化特質進行充分的調研與分析,甚至會在影片的類型、導演、演員等方面進行適當調整。
《古微堂外集》中有這樣一句話“法無久不變,運無往不復。”用來形同面對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當事人應該保持彈性,不把眼光拘泥在一處。根據環境的不同讓自己的發展充滿柔性。尋找共同點,并借此適應變化。做人做事該如此,在產業里耕耘亦諳此道。
2、拓展產品線,激發電影打造的連帶效應
好萊塢十分重視票房收入和商業利潤的回收,電影衍生產品的開發銷售也是電影公司不斷追求的發展立足點。
電影源于生活但也高于生活,觀眾在觀賞完電影之后也需要電影和現實產生聯系,此時,電影周邊等衍生物正好擔任了這一紐帶,它們在不斷加深與消費者的聯系之余,也能不斷的創造商業價值。
據統計,與電影相關的衍生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如錄像帶、唱片、光盤、書籍以及玩具等,每一項產品產生的利潤額都會為好萊塢帶來豐厚的回報。
筆者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僅在《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這一部電影上映之時,“哈利波特圍巾”和原版圖書這兩項產品的銷售就占到了總銷售額的76.1%。與電影《變形金剛》同時推出的還有相關的pc游戲和電動玩具,目的就是快速占領青少年消費市場。而《鋼鐵俠》和《X戰警》這兩部電影則采取了將“電影-玩具-游戲”三者打包放送的方式,為好萊塢賺得了客觀的利潤。
3、業務洗牌,迎合受眾
為了更好的適應全球化的市場趨勢,好萊塢主流發行商近年來也開始調整發行部門的組織架構。
2018年暑期,索尼對電影發行和營銷部門進行了重組,將國內和國際團隊進行合并,形成了一只負責全球市場的團隊。這一團隊被命名為全球數字中心(Global Digital Centers),以反映日益全球化和數字會時代的行業變化。
傳統的好萊塢發行和營銷團隊往往是按照市場研究和戰略、公關、媒介、運營、消費者服務、發行的組織構架進行分工。而改組后的原有組織被分成了兩大板塊:客戶服務全球數字中心和消費者激活與戰略中心。前者下轄預告片物料、電視物料、廣告等不同職能部門;后者則包括負責進行媒體廣告采購的全球媒體計劃和購買。
從這些重構中可以看出,消費者的希求、大數據的運用以及全球化經營被擺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正如索尼影業的全球營銷和發行總裁喬什·格林斯坦所說,“這種重組可以幫助我們部門更好的反映如今電影發行的現狀,在國內和國外市場之間建立聯系,更加高效的洞察到消費者的需求變化。”
迪斯尼和華納兄弟也進行了類似的調整,2018年1月,華納兄弟信任CEO凱文·特蘇哈拉表示,“我們所有的業務轉型,都在基于消費者的品味和技術均在快速演化,我們需要持續調整運營策略來未雨綢繆,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回應消費者的需求。“
中國市場:本土化加持,建立用戶聯系
20世紀90年代至今,好萊塢的“中國熱”經久不衰,中國故事、演員、功夫等元素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常用元素。這正是好萊塢進軍中國市場的策略,用本土化滿足中國觀眾的需求。
筆者分析,好萊塢對中國市場的一系列“操刀”背后,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考量和目的:
好萊塢正在全球化背景下謀求生存與發展。
對今天的好萊塢電影來說,海外市場票房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重,而中國以龐大的人口數量成為好萊塢眼里潛力巨大的新興電影市場。為了迎合中國觀眾的需求點,在影片中加入一些中國元素成了好萊塢的選擇,尤其是華人/華裔導演與華人/華裔影星的加盟,會在中國本土地區為影片帶來巨大的影響力。
從內容表現形式方面,本土化的植入也會讓消費者產生更大的共鳴,當文化的營造和產出形式不同時,通過建立熟悉感降低觀眾的心理排斥曲線,從而更好的捕捉到中國市場的特征和消費者的需求。
家居企業們,想和《復仇者聯盟》一樣賺錢嗎?
前段時間,《復聯4》上映。
筆者第一次設身處地的感受到好萊塢電影帝國的盈利能力。遙想家居產業,大家都在轉型、賦能,希望能夠揭開覆蓋在新的利益點上的神秘面紗,但換來的消息往往不遂人愿,管理層辭職,營收不佳、賣場降溫......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和《復聯》系列電影一樣,充滿盈利點?
與其嗟嘆,不如取其精華,向其學習。
1、順應市場變化,和“固步自封”說“No”
我們復盤一下好萊塢的發展軌跡會發現,百年發展史并沒有讓它成為一個不愿改變的垂垂老者,反而通過對市場的不斷審視,好萊塢能夠以最快的反應速度順應變化。
年輕群體的需求在變,導致電影承擔的角色和定位也在不斷洗牌。其實家居行業正和好萊塢共享著同樣的商業環境。現階段,我們的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成本極大降低,這導致了不斷有新的東西涌入消費者的意識,影響著他們對產品的理解。家居產業的業務范圍和產品類型雖然均已成型,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往往會對舊事物提出新要求。
這一現狀造就了一個隱形圍墻,墻內的人是以消費者為導向的企業,他們通過貼近消費者而獲得了新的發展空間;而墻外的人被隔絕到一個虛無空間卻不自知。無知往往孕育著毀滅,這句話并不是危言聳聽。
喬布斯有一句話或者大家都聽說過,“Stay hungry,Stay foolish.”家居企業們也需要營造自己的思考區域——保持敏感,保持迎合變化的活力。
2、營造“產品第二春”
正如前文提到的,好萊塢的盈利鏈條長且覆蓋面廣,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原有的業務基礎上拓展了產品的品類。電影是起點,其后的產品集中營是持續創造價值的另一個平臺。
中國的的家居企業也需要意識到,產品是交易過程的主要承擔者,我們提供產品、服務,消費者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買單,產品的服務的好壞左右著消費者的選擇。
這就對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提出了一個硬性要求,如果我們也能像好萊塢一樣,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加大開發力度,拓寬盈利范疇,那么也就代表著發展的之路跟著重新回暖。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合理的利用聯名,為自己的產品加入新的元素,觸達更多有需求的消費者。一方面,這是對原有產品的二次加工和呈現,能夠我們的產品格局換血從而煥發“第二春”;另一方面,每一次的擁抱變化都是在為今后的發展探路,我們需要邁出這一步。
3、海外市場“試金石”:縱深與下沉
隨著中國家居企業的發展和壯大,不少企業選擇掘金海外。
針對開展海外業務的企業,好萊塢的本土化打法可能會為你們提供一些解題思路。
就像好萊塢面對不同的市場環境有一套針對性的應對措施一樣,中國的企業在深耕海外業務上要保持敬畏之心。需要豐富自己的信息維度,發現環境內部的差異化特征,了解當地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和產品需求,并提供專業的業務補給。眾所周知,海外市場的復雜無疑會加大布局和發展的難度, 新入局者無論在中國有多成功,在新環境下也都是初出茅廬的“門外漢”,更需要去了解市場、順應環境、調研當地消費者。
理解到位,體系規模成型,才是實現穩定發展的“試金石”。
結語:從“冬青小鎮”到“造夢工廠”,變化激發著“變化”
1853年,那時的“好萊塢”只有一棟房子。到1870年,這里已成為一片興旺的農田。
1886年,房地產商哈維·威爾考克斯在洛杉磯郊區買下了一塊0.6平方公里的土地,他的妻子將蘇格蘭運來的大批冬青樹栽在這里,并將她丈夫的農莊改稱為“好萊塢”(Hollywood),于是有了好萊塢這個名字。在英語中,這個詞是冬青樹林的意思。
1913年,好萊塢的先驅導演塞西爾·B·戴米爾在好萊塢的一個小谷倉內掛牌營業,以15000美元的預算制作完成了第一部在好萊塢境內拍攝的影片《印第安女人的白人丈夫》。
現在,好萊塢已經成為創造全國70%票房的電影夢工廠。
昔日冬青小鎮,今朝金錢帝國,百年時間流轉,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結論。
想要變得更好,就要擁抱變化之中蘊藏的隱形財富——研究消費者。因為只有承載了消費者的需求,你才能成為一個不能被其他品牌代替的“你”。任何企業,只有長期持續的被消費者需要,才能不被淘汰。
與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