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網絡)
受環保改革、互聯網沖擊、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強的影響,陶瓷等傳統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難題。企業轉型不及時或是進程緩慢,會有被市場淘汰的風險。而轉型需承受較大的成本壓力,例如,單“煤改氣”這一改革就讓許多陶企面臨停業整治的窘境。
中美貿易摩擦加劇,陶瓷產品出口限制增多。但是隨著“一帶一路”政策推行,我國加大對外開放格局,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與多個國家建立友好、長期的合作關系,互通有無,實現經濟和諧發展。不斷推助企業“走出去”,并將外資“引進來”。
在5月16日舉行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高峰介紹,今年1-4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3039家;實際使用外資305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折合美元是451.4億美元,同比增長3.5%)(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4月當月實際使用外資62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3%(折合美元是93.4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94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4%。
外資的使用比率不斷提升,外資引進力度加強,陶企轉型升級所需資金成本大,可借助外資的力量,加快轉型步伐。
產業結構優化
陶企轉型升級,產品創新、技術革新,提升核心競爭力是關鍵。陶企獲得外商投資,說明企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可盈利能力強。
陶瓷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需求減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差異化的陶瓷產品更具優勢。陶企創新是長期、持續的過程,新品的研發需要時間沉淀,引進外資會帶來一批新型產品,有利于陶企掌握國際陶瓷市場的流行趨勢,推動陶企產品創新。
陶企生產線改造是花費成本較高的地方,“煤改氣”改革將企業的生產能源由煤炭改為天然氣,整條生產線都要變動。對于中小型陶企來說,尚未投產產生收益,就要先投入大額成本,且整改時間有限。而對各類節能減排設備的購買、維護等,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壓迫感重。
引進外資會帶來一批先進技術和設備,有助于加快陶企技術革新以及新生產線的安裝運營。同時,新資金的注入,緩解企業的環保改革成本壓力,更利于企業轉型發展。
外資企業與我國企業的管理方式區別性較大,引進外資有助于綜合雙方管理模式的優點,優化陶企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國際化
自2018年10月中日雙方正式簽署AEO互認安排(2019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已與等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歐盟、瑞士、新西蘭、以色列、澳大利亞、日本等9個經濟體36個國家和地區實現AEO互認,其中包括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目前,海關總署全力推進與余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主要貿易國家的AEO互認磋商進程。
國家不斷推進和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為企業“走出去”增加動力,陶企在引進外資加速轉型升級時,也需借助外資加快走向國際化。
外資的進入在帶來新產品、技術和設備外,也帶來外資國家的消費市場信息。外商投資,是看中企業的利潤率和回報率,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開拓新市場,搶占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符合外商的投資回報期望。通過引進外資可了解到國際慣例和商業規則,加強企業接軌國際市場經濟,促進陶企國際化經營。
在此之外,陶企需清醒認識到,外資只是加快轉型,提升競爭力的一個措施,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推助器,是協助者,企業才是自身的主導者。不能過于依賴外資,導致企業被外資掌控,甚至被收購,要堅定引進外資的初衷和立場。
當前,我國擁有一批研發能力強、產品質量好、品牌價值高、國際化經營理念完善的優質陶瓷企業。這些陶企通過出口和投資等方式參與全球經濟分工,有利于提高全球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全球生產可能性曲線向外延伸。
(來源:美家網,轉載請務必注明出處。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