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的裸眼3D 水幕電影上演古鎮故事;10 分鐘的音樂噴泉光影水柱交織起舞;8 分鐘的音樂煙花魅力四射創意連連……燈都生態濕地公園湖面這一場集合光、電、水、聲、霧、火、氣的 3D 音樂噴泉,在11月5 日晚揭開了第三屆古鎮國際燈光文化節(以下簡稱 “燈光文化節”)的神秘面紗。這場精彩噴泉表演是古鎮一家室內照明大咖的首場“噴泉燈光秀”。
■室內照明大咖首次“造”噴泉
燈光文化節首晚吸客超38萬人次,位于南門的噴泉是最大吸睛點。昨天上午見到魏偉明時,他已在音樂噴泉現場工地待了兩個多月。作為曾斬獲國際大獎的琪朗燈飾的總經理、3D 音樂噴泉項目總指揮、古鎮本土人,每個身份都讓魏偉明“壓力山大”。亮燈前兩天調試噴泉,為保護設備打濕一身,正式首秀時,患了重感冒。“因為只許成功。”他說。
魏偉明團隊稱自己“劍走偏鋒”,造了“專業人士也許會覺得不專業”的噴泉。施工地生態濕地公園湖面約220多畝,要施展拳腳,就得把整個湖面都變成舞臺。于是,噴泉噴到160米最高處時,風會將水霧送到觀眾前,打傘、穿雨衣觀看毫無違和感,卻也成為最能“親密接觸”的噴泉。
既要古鎮特色,又得國際化,團隊的設計眼光放到拉斯維加斯、迪拜等著名旅游勝地,綜合時下世界流行“光、電、水、聲、霧、火、氣”七大音樂噴泉元素。開演時,燈飾賣場、六坊云龍、蘇氏宗祠、蘇炳添飛馳等古鎮元素在水幕中投放,如海市蜃樓。收尾時的煙花表演,是一場充滿國際范,以火為元素的音樂 “噴泉”。日后使用效益上,團隊也作考慮,如設計了微信發送霸屏表白等互動環節。
琪朗燈飾是室內照明名副其實的“大咖”,這次為何敢造噴泉?魏偉明說,5年前公司成立專門團隊承接燈光項目工程,但以貼牌為主。后來在古鎮政府牽頭下,公司又與香港理工大學、華中理工大學進行校企合作,研究多媒體燈光秀,近期打算牽頭成立多媒體燈光秀產品開發和藝術效果設計的研究中心。未來燈光秀將成為公司新的“業務藍海”。
■全息投影技術首次用在景觀照明
華匯工程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阮吉鋒去年在古鎮注冊公司,此前他和古鎮打交道長達13年。這次擔綱燈光夜景總設計師,他大膽地將西湖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搬到古鎮,在生態濕地公園北門上演。“這是首次將全息投影技術應用于景觀照明。”他介紹說。山水之間,虛實相間,湖中真人舞美 “白娘子”和全息投影出來的“許仙”成雙起舞,全息技術、燈光雕塑、激光、噴泉等先進燈光技術交融,如夢如幻。
人民廣場20多萬立方米的立體空間布滿光精靈,對燈光控制的聯動技術要求很高:投影中的“光鳳凰”飛過,飛向人民廣場灑下光的種子,廣場幾千只燈光小精靈變幻躍動,配合羅馬燈柱投影形成一全景,這一景觀全程任一環節脫節都不連貫。“這精準的總控技術是自主研發的。”阮吉鋒說。
作為亞洲照明設計師協會資深會員,阮吉鋒說,通過燈光節改造城市景觀照明,古鎮燈光節已提供很好樣本。
記者觀察
用“燈光秀”開辟產業“藍海”
古鎮燈光文化節已連續舉辦三屆,見證了古鎮在城市景觀照明技術日趨成熟。近年來,借助“燈光秀”和城市燈光工程熱,古鎮燈飾龍頭企業在布局開辟新“藍海”。如,華藝燈飾燈光設計已經運用到國家體育館、G20峰會會場、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會場所等大型景觀工程。琪朗燈飾從“貼牌”到成功打造自主研發創新的3D 音樂噴泉。今年燈光文化節,53 件燈光小品中,不少是古鎮本土企業景觀照明的“首秀”。借助燈光文化節,打造的不僅是“大眾”品牌,也驅動了企業的創新發展。
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執行理事長劉升平認為,LED 照明的應用,光源與燈具實現一體化,將使燈光場景的應用越來越趨向個性化,城市景觀照明創新空間越來越大,也將激勵古鎮更多燈具生產者提高燈光應用創造性,提升產品附加值。
不過“藍海”雖寬廣,也要“創新”來作舟。 曾參與多個燈光秀與燈光項目工程的設計與施工的阮吉鋒認為,古鎮鎮近年來景觀照明業務的比例有所提升,但仍集中在制造端,需要吸引更多國內外設計資源參與,補足創新短板,而古鎮燈光文化節發揮很好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