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所在的小區,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外墻修整。原因是高樓外墻瓷磚多處脫落,某天晚上瓷磚塊突然從天而降,差點砸到散步老人。所幸的是,這個小區還算負責,立馬著手外外墻修繕事宜,以期遏制墻瓷磚脫落的潛在威脅。
上網了解相關資訊,發現外墻瓷磚脫落問題,遠非個案。有些地方,甚至于還釀成傷人死人悲劇。而由此引發糾紛和訴訟,則常常見諸報端。
外墻瓷磚化,是時代的產物。多年來,在小區建筑包括城市高樓建筑中,外墻瓷磚化成為一大趨勢。這肯定也不是偶然的現象,必有其基于建筑技術、建筑美學、建筑潮流之類的應用原理。別的不說,僅在外墻的墻體保護、高樓的著色和美觀方面,外墻瓷磚曾經是不可替代的主角。
有資料顯示,外墻瓷磚化從來就是有法可依的。比如《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四十條已有明文規定要求,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建筑外墻面的保修期為5年,包括外墻瓷磚等附屬物;第四十一條規定,建設工程在保修范圍和保修期限內發生質量問題的,施工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并對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目前一些小區之所以重視外墻修整,本身也是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用與時俱進的眼光審視,時代性有時也意味著局限性。現在外墻瓷磚脫落問題開始比較集中地出現,或許還意味著技術的代際更迭問題。比如,外墻瓷磚化在技術上是否已落伍,是否有堅守的必要?因為技術總是在進步的,何況在眼下這個建筑技術優先的時代,或許早就有人注意到了外墻瓷磚化所導致的使用壽命短、安全系數低、維修難度大等問題。就連筆者這外行也注意到,許多新建樓盤,已經開始放棄了外墻瓷磚技術。
如果外墻瓷磚化已屬明日黃花,那么,在外墻裝飾技術上,有沒有必要出臺新的技術規范,以引導和規范建筑市場的健康發展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即便這樣,外墻瓷磚化建筑本身仍有一個技術上的善后問題。一度規模較大的外墻瓷磚化建筑,現在或許面臨著外墻安全觀察的必要。顯然,一時間將所有建筑外墻瓷磚進行整體化的拆除,既不現實,恐怕也不經濟、無必要。筆者以為,技術的問題首先要靠技術來解決。眼下顯然既需要外墻瓷磚化的替代技術,又需要行之有效的外墻瓷磚化的改造技術、修繕技術。
而由技術路徑延伸,必然又伴隨著一個高樓外墻管理式的城市問題。我們不希望不必要的“瓷磚雨”悲劇再次發生,這就意味著城市管理的及時跟進,已正當其時。比如建筑體檢、建筑修繕等問題如何開展?是否需要出臺指導性甚至于強制性的維修令?物業公司、監管部門各自需要開展什么樣的工作,承擔什么樣的義務?在技術考量之外,人文關懷、施工安全、管理規范、監管責任、法律跟進等等,這些都是超越“外墻瓷磚化”時代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