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指數研究院3日發布《中國房地產市場2016總結& 2017展望》報告,全面梳理包括我省寧蘇錫等城市在內的2016年全國房地產市場運行特點,并對2017年樓市做出展望。
寧蘇買房套均花費排位居前
去年,寧蘇錫樓市量價齊升,買房門檻逐步抬高。在三地買一套房平均花費多少錢?報告給出答案:南京207萬、蘇州213萬、無錫116萬。放眼全國,購房門檻最高的是北京,成交住房套均總價549萬;深圳次之,套均總價525萬;上海套均總價488萬,位列第三;廈門套均總價318萬,列第四;蘇州、南京緊隨其后,居第五、第六。這份報告同時統計8個三線城市2016年成交住房套均總價,其中,昆山136萬、南通110萬、常州93萬。
核心一二線城市及其周邊三線城市成交住房套均總價較2015年明顯上升,其中,北京住房成交套均總價同比漲33%,深圳同比漲幅更是超過50%;蘇州、廈門、東莞、昆山等套均總價漲幅超30%;合肥、南京等套均總價漲幅達20%左右。
各地高價位住房“門檻線”因此水漲船高,北京、上海超1000萬元,深圳971萬元;二線城市中,蘇州高價位住房“門檻線”同比提升幅度最大,目前是412萬;其他省內城市分別為:南京377萬,無錫191萬,昆山242萬,南通180萬,常州142萬。中低價位樓盤“門檻線”也在提升:南京195萬,蘇州190萬,無錫104萬,昆山120萬,南通101萬,常州84萬,各檔次樓盤購買壓力均增大。
寧蘇錫人均住房均超40平方米
中指院將各城市2011年-2016年11月人均商品住宅成交量加上2010年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用來衡量各城市人均住房擁有量。結果顯示,寧蘇錫等15個二線城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均超過40平方米,其中蘇州和無錫人均住房建筑面積直逼50平方米。
顯然,房地產市場經過“黃金十年”的快速發展,大部分城市早已告別住房短缺時代,未來市場增長空間相對有限,尤其在政策收緊周期,對于多套房的限制將顯著影響市場增量空間。
不過也要看到,住房擁有量較高的城市,都是近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其相對豐厚的產業布局和較為完善的生活配套,仍將產生“虹吸效應”,而伴隨當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來高品質的改善需求仍有空間,因此產品差異化定位及具有較強產品能力的房企,在此類城市仍有較大發展機會。
熱點城市量價回調將是大概率
報告預判,伴隨內外部環境的轉變,今年中國房地產基本政策目標將以“穩定”為主,市場將逐步回歸理性。
去年,合肥、廈門、南京和蘇州房價領漲全國,被業界稱為樓市“四小龍”。這4個城市的共同特點是人口持續流入,尤其是近幾年小學在校生人數快速增長,領先全國。同時,4城市均位于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過去幾年價格被低估也造就了樓市的集中爆發。不過,一輪大漲后這些城市房價空間和購買力已被透支,今年量價上漲動力已然不足。
去年,一二線熱點城市新增貸款比重較高,32個一二線城市人民幣新增貸款高達約6.7萬億元,占全國新增貸款56%,而同期其他城市占比則降至44%。可以說,去年受房價帶動影響,一二線熱點城市的吸金效應明顯增強。但是,隨著調控政策持續收緊,信貸政策也趨于收緊,三四線城市將通過補位一二線城市來平衡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同時在新型城鎮化和去庫存政策支持下,信貸資源有望向三四線城市適度傾斜,這將使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量價回調。
今年,購房需求一定程度上會向三四線城市溢出,但這絕不是一二線向三四線城市的全面傳導。中指院認為,最有潛力的三四線城市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位于發達大城市周邊的小城市,借勢一體化發展機遇,承接產業、人口轉移的同時,房地產需求自然不斷增長;一種是依靠自身產業優勢,吸引更下一層級的人口流入與置業需求。無論是哪類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一定是建立在產業經濟發展的基礎之上,有產業才有未來,否則,房地產的狂飆突進最終也難逃泡沫破裂的命運。本報記者 汪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