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市場從來不是一碗水端平的協調統一,即使在全國樓市普遍高溫的“繁華盛世”下,一些城市依然掙扎在去庫存的道路上。
這廂是一紙令下限購降溫,那廂卻是補貼購房抓緊去化。去庫存似乎成了樓市一個永遠不過時的主題。
庫存高 三四線城市心中的“痛”
一說起房地產庫存高企,首先就會想到三四線城市樓市。
確實,相比經濟比較發達、人口涌入量較大的二線城市,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樓市的去化速度一直比較遲緩。此前,戴德梁行數據曾表示三四線城市的去化周期為31個月,其中庫存較為嚴重的威海庫存出清周期甚至高達20年。
據媒體報道,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日前也在《財經》年會上表示:實際上一、二線房地產去庫存的壓力并不大,主要是一部分三線城市或者四線城市過剩的情況比較嚴重。
面對高企的庫存,三四線城市也一直在積極推出樓市利好政策,刺激購房需求,加快去化進程。不少三四線城市紛紛祭出大招:調整住房供應結構,鼓勵農民工進城購房,發放購房補貼,提高貸款額度,降低首付比例……
除了上述傳統方式外,內蒙古鄂爾多斯、湖南寧鄉等三四線城市還推出了“房票制”:政府向土地征收戶發放“房票”,群眾可以持“房票”自由購房,既解決了拆遷安置問題,又促進了樓市庫存消化。
去化難 二線城市也“犯愁”
事實上,樓市高庫存難題不僅困擾著絕大多數的三四線城市,也讓一些二線城市很“犯愁”。
東三省一直是樓市庫存的“深水區”,為了消化高企的庫存,東三省一直積極嘗試各種措施鼓勵購買、加快去化。
11月14日,就在武漢、南京等熱門二線城市升級調控政策之際,哈爾濱卻發布了去庫存新政:在三個區實施購房補貼,提高公積金貸款上限,公積金貸款購房最低首付比由30%減至20%,落實房產交易稅收優惠……
和哈爾濱同出自東三省的沈陽早在9月份就加強了去庫存力度,將去化的重任交給了未來樓市購房的生力軍——大中專畢業生:鼓勵開發企業給予大中專畢業生“首付分期付”等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給予購房貸款優惠利率等支持……
面臨庫存壓力的二線城市不止東三省城市,太原市日前也出臺了16條政策為樓市“去庫存”:降低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擴大住房公積金使用范圍,今年起全面停止新建公租房……
去庫存 一場持久“攻堅戰”
盡管大部分高庫存城市都在積極地為去化做著努力,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高庫存現狀的形成不是一時的單因素結果,因此要想“解凍”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僅靠政策推動購買來簡單地完成。
在我們促進需求的同時,供給還在不斷增加。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9522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90萬平方米。但與去年同期對比發現,庫存卻是不減反增,去年同期商品房待售面積為68632萬平方米。庫存的增加可以從施工面積上找到原因,今年1-10月,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為73098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了3.3%。
因此,去庫存是一場持久“攻堅戰”,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劉衛民此前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的那樣:“我們要對‘去庫存’任務的艱巨性有足夠清醒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