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最近兩年最火爆的品類,大概非“大理石瓷磚”莫屬。粗略統計,僅在佛山,以“XX大理石瓷磚”為名的新品牌、或者收窄產品線聚焦大理石瓷磚的品牌,做得已經有點名氣的,應該在10個以上;更不用說,大一點的企業,“凡有拋釉磚,必有大理石”。
市場肯定有機會,但已非藍海。因此,企業開始關注通體大理石瓷磚———作為“大理石瓷磚的升級版”。據了解,在剛剛結束不久的淄博陶博會上,已經有不少企業擺出了通體大理石瓷磚的樣板———當然,有些只是從別的企業買回來的,將這個產品作為吸引客戶的一種利器。
前幾天和幾個朋友吃飯,討論起這個問題。其中一位說,如果不是從側面看,基本看不出通體不通體的差異。他認為,在瓷磚的實際應用過程中,是不是通體也沒多大影響。“既然如此,那有必要花那么大代價去做通體嗎?”
和一些技術出身的朋友聊天,有人直言不諱,說通體大理石瓷磚確實存在一定的門檻,自己的工廠研制了幾個月了,也還沒成功。還有一些大品牌企業,雖然向來做拋光磚和拋釉磚都比較成功,但其生產老總也坦言,做得還不夠好。
由此來看,通體大理石瓷磚,在廠家看來算是一個比較好的產品,以此可以彰顯制造實力、體現品牌高度……但瓷磚畢竟不是奢侈品。在各大產區都對此產品保持關注的時候,是否也要冷靜思考一下:在終端,通體大理石瓷磚是否能火起來?
在推產品的道路上,陶瓷行業向來都是以廠家為主導,新工藝、新設備、新花色,往往作為重要的賣點。通體大理石瓷磚也是如此。但是,除了在工藝更多創新、設備更加精良以外,陶瓷企業想推通體大理石瓷磚,還必須想清楚一個問題,在產品的應用設計上,能否有新的突破?如果沒有,那么,也許這個品類的市場接受程度并不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高。
舉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案例來說,大板、薄板即在此類。這類產品,工藝、技術不可謂不先進,但在終端一直不溫不火,很多經銷商覺得他們“好看不好用”,售后問題多,因此沒有動力推。
通體大理石瓷磚也是一樣。因此,廠家在推出此類產品的同時,不僅僅要把工藝研究透,把產品做好,更重要的,是要多想想產品的應用創新。通俗來說,就是要能告訴客戶,通體產品“表里如一”的賣點,怎樣才能更好凸顯出來。
推一類新品,絕不是幾款新花色、幾個新概念那么簡單。而在產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抄襲成本越來越低的情況下,品牌企業如果下決心做好通體大理石瓷磚,必然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技術以外。
所以,別看現在很多工廠叫囂著要做通體大理石瓷磚,但實際上,能夠實現量產只是開始。應用設計也要跟得上才行。畢竟,所謂的“定制”“C2B”,除了個別的產品如背景墻以外,對陶瓷廠家而言更多只停留在設想與概念上,終端如何能把通體大理石瓷磚賣得好,還需要品牌廠家更多的引導。不然,只是以此為概念,比常規的大理石瓷磚稍微賣貴一點點,那又有多大的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