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消費者對于智能化家居生活的追求呼聲愈大,在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寬廣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智能領域。目前智能家居從1.0的手機控制,正在向2.0的語音控制過渡,而未來人工智能將通過收集人們的生活習慣,為人們提供更為貼心的3.0服務。
智能本質上就是信息交換
正如滴滴打車、uber等打車軟件,通過對供給和需求信息進行對接,結合地理位置提供方便,讓多年以來仍處于傳統形態的打車業態變為一種高效的協作方式,智能家居從某種程度上也算得上一個信息交換的載體。
信息交換是一種物聯網的概念,其初步形態已經被應到類似可調節電網這樣的場景中,節省能源的同時保障穩定性。至于更高一級的信息交換,比如,房間溫度控制器與空調、加濕器等的互動,空氣檢測儀與空氣凈化機之間的互動,燈光、門鎖、電視、音響之間的互動等等。這個時候,家居會變得懂你了,這樣的智能才是真正的智能,而不是雞肋。
智能家居真正落地還需時日
有行業人士認為,盡管從大方向來講,智能家居是趨勢,但目前一般老百姓不會買,一個是價格高,第二個是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什么時候智能家居才能真正來到每個人的身邊呢?價格大幅下降,便捷而完美地解決實際問題。要達到這個期許,不少業內資深人士提出四個方向還有待成熟。
第一,大數據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突飛猛進。大數據可以被認為是機器學習的基礎,而機器學習則是將大數據變成實實在在有價值的服務的驅動力。大數據即人們日常生活習慣的收集不在一朝一夕,而在經年累月。機器學習無論是在算法上,還是新的體系設計上,都面臨不少挑戰,底層的技術問題仍然無法攻克,這是一個緩慢的進步。
第二,傳感器、芯片、電池有待進一步突破。傳感器作為家居感知外界的入口,無論在語音、溫度、濕度、室內位置、圖像、觸覺、嗅覺等有待提高,以實現精準的判斷和傳遞。而芯片則需要在功耗及效率上基于家居形態做適應性調整,電池就更難了。當家居都智能化了,所有地方都在耗電,如何讓電池更持久從而減少更換麻煩,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而在電池上,新材料的挖掘和利用也需要假以時日。
第三,消費市場仍未到。中國整個市場的中產階級雖然逐年增加,但比例仍然很小。不過,未來會越來越樂觀。據相關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將有5億富裕人群,這部分人群會愿意會高需求付出高溢價。相關報告也預測,中國在2016年將有1億人屬于高收入人群,這將帶動智能家居產品的消費行為和理念的轉變。
第四,仍然沒有一款真正的爆品出現。很多產品在提高效率、個性化設定的豐富、在wifi模塊上如何實現更多共享等等方面還有很多提升的空間。
如今,智能家居還處在早期摸索的3.0時代。大公司的平臺戰略,小公司打破既有利益的反叛突襲,各種通訊傳輸協議標準統一,真假需求的魚龍混雜,消費市場的緩慢培育……都給智能家居這塊未來的必爭之地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毛玻璃,窗外一片光明,卻看不清,摸不透。誰在未來能把產品打造成空氣一般的存在,就算是扒開了一點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