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地板企業以及經銷商之間的商業競爭愈發激烈,然而這種行業競爭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消費者。有些地板商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蒙騙消費者。
鄭先生訂購了一款地板型號是“906”的地板,商家送到家中的產品型號卻變成了“1906”,地板產品與鄭先生當時所看到的樣品尺寸、厚度均有所差別。然而對此,商家卻以“店內銷售的該系列地板只有‘1906’這種型號,是店員習慣性簡寫成‘906’。”為由,拒絕退還消費者訂單。
其實類似事情在目前地板市場上還不少,這些不良商家以“僥幸心理”來欺騙消費者。雖然產品型號里面僅一個數字之差,其產品質量卻有著千差萬別。消費者的損失也可大可小。在鄭先生的案例中,型號“1906”的地板就比“型號906”的地板每平方米便宜了20元。如若按鋪裝面積100平米來算,消費者的損失則將達到2000元。當然,金錢的損失或許還只是其次,產品質量相對低劣,給消費者家庭生活帶來的一系列損失和不良影響才是難以預估的。
從整個地板行業的發展來看,不少企業在30余年的歷史進程中逐漸被市場所淘汰,甚至一些曾經做得風生水起的地板品牌也逐漸退出了市場舞臺。因此,對于“存活下來”或者說,還仍在這個市場“奮斗”的企業來說,經營信譽就顯得重要。而從目前的市場亂象來看,企業要想守住自己“信譽”,看來還得從終端商家抓起!
地板企業遭遇信任危機,從根本上說還是源于商家對利益的惡性追逐。要想“綠化”市場環境,對于成熟的地板行業來說,首先,應該加強終端渠道的建設。對于經營自己品牌的經銷商,企業除了在前期投入必要的扶持和幫助以外,更重要的是對其后期的培訓和管理。除此之外,還應與商家明確追責規則,讓商家充分明晰自己所應當承擔起的責任和義務,規避不良思想。
其次,消費者也應樹立起防范意識。目前市面上大大小小的地板品牌不勝枚舉,如何在玲瑯滿目的地板產品中分辨出優劣真偽,則需要消費者自身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總之不論怎樣,地板商家想要在市場上真正長久立足,唯有以“信譽”為履,才能走得更遠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