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陶瓷行業有點兒貌似娛樂圈。娛樂圈的焦點從三月的李代沫事件轉到四月份的文章事件,再到五月份黃海波事件到六月份的寧財神事件,七月份郭美美事件再到八月高虎事件,再到九月鋒菲事件……陶瓷行業今年上半年同樣焦點多多:招人難、職業經理人離職換崗潮、電商、廣交會、陶博會、上海衛浴展、陶企倒閉潮、欠薪、火災、打人、環保標準、冰桶活動、博洛尼亞展....
焦點太多,挑近的說吧。
最近行業焦點轉到了博洛尼亞展。每年的這個展會,陶瓷界都會去不少人,這種漂洋過海的“闖西洋”現象,有點兒類似于古代東南亞各國派遣唐使來學習我國高大上的文化精髓。陶業大使們去看看外國的月亮,以增加本國月亮的光度,把創意、設計、潮流、產品、趨勢等帶回國內,這種所見所聞確實是陶瓷行業“西學東用”的積極表現。
我有留意到,展會進行時便有業內專家、媒體在解讀一種頗具厚度、規格的巨型磚,并表示這種磚在國外的逐漸流行,或成為陶瓷磚產品的又一大國際趨勢。
這讓我有點兒不解。
沒去博洛尼亞之前,業內專家、媒體還在前赴后繼鞠躬盡瘁地宣傳薄板,把薄板的環保效應、裝飾效果等好處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贊了個遍,并預言薄板是未來瓷磚產品的必然趨勢。
這一到了國外,未來產品的流行趨勢咋瞬間變成厚磚大磚了呢?那鏗鏘有詞的薄板論去哪兒了?嚴重不懂!
“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人們在評判國民對西洋文化的認可現象時,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這樣一種偏見;不過,對于陶瓷行業來說,無論是陶業人也好,還是陶業專家也罷,還是陶業媒體,完全繞著外國的月亮轉似乎有點兒偏向、走位。畢竟,適合國情和國民的,才是最流行的、最好的!
瓷磚到底薄好還是厚好?套用網上的段子來說,“薄”也好,“厚”也罷,“平”才是陶瓷磚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