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文物部門通過本報首度權威發布:始于金代的淄川龍泉渭一古窯址,是目前發現的全省唯一一處保存完整制瓷工藝的古窯址,傳承了淄博窯系歷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012年5月,《沉睡地底數百年明清地碾首現》一文,報道了淄川龍泉鎮渭一村出土明清時期陶瓷原料研磨重要工具——地碾。2013年10月— 12月,文物部門按照相關程序啟動保護性清理。今日,文物部門通過本報首度權威發布:始于金代的淄川龍泉渭一古窯址,是目前發現的全省唯一一處保存完整制瓷工藝的古窯址,傳承了淄博窯系歷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后,本報獨家專訪本次考古清理技術顧問、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任相宏,針對古窯址的年代、 范圍、歷史價值一一揭秘。
最大收獲:始于金代的制瓷中心
2012年3月,淄川當地企業淄博興利陶瓷有限公司在對其位于龍泉鎮渭一村的土地、舊廠房清理過程中,發現了古陶瓷制作工藝中使用的三臺碾料用 地碾。據當地老者回憶,此地系建國后的國營山東淄川陶瓷廠原址,之前為公私合營的益民窯廠。再追溯到之前,史料記載清末該地就已發展有上百座饅頭窯,成為 當地一大窯群。當地文物部門專家據此初步推測為淄博歷史上首現的清代地碾。
“經過40余天的考古清理,我們對這處古窯址有了重新認 識,讓人驚喜和振奮。”任相宏告訴記者,第一大收獲,是擴大了古窯址范圍。清理現場西面的西山被納入,確定為古窯址制瓷原料粘土的取料基地,此外,燒制瓷 器所需要的燃料——煤,也是取自西山西側的地下。制瓷的釉料則取自清理現場東面的志公山以東,將這些全部納入到這處古窯址范圍。
第二大收獲,是將古窯址的年代重新推斷為金代。此次清理后,出現兩個水井、二次沉淀池,并從其中一處水井出土了大量早期陶瓷器皿殘片,包括白釉、黑釉、紅陶等,據此推斷為金代遺址。
第三大收獲,是這處古窯址的延續年代非常長,始于金代,斷斷續續經歷了元、明、清、民國,一直到當地老者回憶的六七十年代,仍然是制瓷作坊。
第四大收獲,這片古窯址是始于金代的制瓷中心,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就地取材優勢,而且生產規模較大。目前只是清理了一小部分,推測方圓3公里之內都屬于窯址群。
最大意義:完整傳承了淄博窯系發展
淄博,特別是淄川,是歷史上有名的制瓷中心,其中寨里更被譽為江北陶瓷發源地。“如果以年代的傳承來看,寨里制瓷始于北齊,磁村自寨里衰敗的唐 代開始興起,而興盛于宋元時期的西河鎮坡地窯存在時間較短,此次位于龍泉渭一的這處古窯址又是從金代一直延續至上世紀70年代,這樣一來整個淄博窯系的脈 絡就清晰可見了。”任相宏表示,這處古窯址對整個淄博窯系發展有重大意義。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此前發現的寨里古窯址、磁村古窯址、坡地古窯址都已殘缺不全或埋于地下了,而龍泉渭一古窯址卻保存完整,不僅有地上的古建筑,還有地下古遺址,可以真實再現古代陶瓷的整個生產過程,展示性極強。“就全省范圍來看,這是唯一一處完整保留了最齊全制瓷工藝的古窯址,在全國也是罕見的。”任相宏表示。
據了解,目前淄川龍泉渭一古窯址的野外考古清理已全面結 束,轉入資料整理階段。淄博市文物局局長宓傳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將開展淄川龍泉渭一古窯址申報大遺址保護項目工作,并籌建展示淄博陶瓷發 展的遺址博物館,廣大市民有望到此一睹淄博窯系發展的歷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