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瓷板畫第六代傳人馮杰正在創作。(攝/劉占昆)
8日是中國第8個“文化遺產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昌瓷板畫第六代傳人馮杰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任何藝術一旦跟金錢掛鉤,就變了味道。真正想學瓷板畫,十年之內不要考慮錢的事情。”
南昌瓷板畫是一種直接在白胎瓷板上繪畫的瓷質藝術品,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源于清末1892年,傳承至今已有121年的歷史。它最大的特點是瓷上作畫,多遍燒制,板、色不可控,是繪畫藝術與燒瓷工藝的巧妙結合,屬于南昌民間絕技。
現年68歲的馮杰,從17歲開始便開始學習瓷板畫,在全面繼承傳統技法的基礎之上,融合古今中外的繪畫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如今是業界公認的南昌瓷板畫第六代傳承人。
馮杰說,作為一種發源于里弄的民間藝術,南昌瓷板畫曾因現代科技藝術產品的沖擊在南昌街頭幾乎銷聲匿跡。到21世紀初,南昌瓷板畫陷入了絕境,瓷板畫藝人更是面臨青黃不接、后繼無人的處境,制作工藝也幾近失傳。
2008年,南昌瓷板畫被國家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對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更好地挖掘、保護、傳承與研究,2010年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正式成立,馮杰任名譽主任。
1995年,為讓更多的人了解瓷板畫,學習瓷板畫,曾苦于找不到學生的馮杰,將多年的學習創作心得整理成書《瓷上肖像畫技法》,填補了中國繪瓷史專著中的一個空白。近些年,馮杰還遍訪南昌高校,建立實習基地等關系,欲在高校中培養南昌瓷板畫“第七代傳人”。
馮杰向記者坦言,他找學生標準有三:一要真正喜歡這個行業的,愿意為瓷板畫奮斗一生;二是能坐得住、不浮躁的人;三是家庭經濟條件好。對于第三點,馮杰解釋說,年輕人追求經濟希望改變家庭、回報父母,這可以理解。但如果家庭條件不好,學生急于出來賺錢,是學不好的。
馮杰舉例說,“老鷹能飛得很高,若它翅膀上綁幾塊金塊,它能飛得高么?任何藝術一旦跟金錢掛鉤,就變了味道了。真正想學瓷板畫,想做我學生的人,十年之內不準考慮錢的事情。”
“這么多年的發展,目前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已有30余名學生。可以這么說,南昌瓷板畫后繼有人,我要用培養藝術家的標準來培養他們。”馮杰告訴記者,“瓷板畫的前景非常好,如果一個人急功近利,那他就只能成為畫匠,而非藝術家。”
(作者/劉占昆 范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