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的換屆選舉上,溪石集團董事長王伯瑤當選為新一屆的會長。在去年石材外貿集體下滑、國內市場起步面臨諸多困難的背景下,王伯瑤肩負起了引導福建石材產業突圍的重任。
“根據中國的城市化進程,石材產業至少還有18年左右的黃金期。”對于產業的走勢,王伯瑤表現出了樂觀。在這種樂觀的態度之下,是其多年深耕國內市場,對石材與裝飾一體化理念的深刻理解。而這正是福建石材產業特別是南安石材業在外貿優勢不再后,未來急需探索的市場和發展方向。
剛剛上任不久,在其對石材行業的理解下,王伯瑤已經開始了一些整合行業的舉措。參與多項石材國家標準制定、組建營銷聯盟……在行業協會這個平臺上,王伯瑤希望能延續福建石材在全國作為核心產區的地位。
石材與裝飾一體化
《老板周刊》:今年受外貿環境和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影響,石材產業的發展受到了不小的影響,這是否意味著石材業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了?
王伯瑤:這種認識是不大正確的。石材作為一種建材,是跟城市化進程息息相關的,現在房地產使用石材的量還不是很大,一些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才是使用石材的大戶,而這些又是城市化必不可少的基礎。根據去年的一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城市化率是51%,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大概是70%,按照一年一個百分點進程發展,我認為石材產業應該至少還有18年左右的黃金發展期。
《老板周刊》:最近幾年,確實有不少石材企業開始意識到要回歸國內市場,但具體的方向應該在什么地方?
王伯瑤:從我個人做企業的經驗來說,應該是走石材和裝飾一體化的路線。像剛才說的,現在國內最大的市場是在工程這塊,而做工程最大的難度在協調。石材企業不懂裝修和市場,裝飾公司又不懂石材,在工程上石材企業往往受限于裝飾公司,時間、質量和價格都無法得到保證。根據我們的計算,一個工程下來,與裝飾公司產生的各種配合費用大概占工程總體費用的5%~10%。如果石材企業能將石材和裝修結合起來自己做,利潤一下就能增加三五倍。
《老板周刊》:做石材和裝飾一體化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對很多中型企業來說是不是也適合這條路?
王伯瑤:難點應該說是積累。在經濟不容樂觀的國際大環境下,一些大型公建項目的業主自然更傾向將訂單交給綜合實力強的石材企業,看中的是更好的產品品質和施工資質。而在石材企業當中,要獲得能被大項目認可的施工資質是非常難的,我們自己的企業也是經過多年的努力,才獲得國家“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一級”、“建筑幕墻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在本地企業中至今還很少企業能做到。
石材和裝飾一體化是一條長期的道路,需要提前做好規劃和一步步獲取資質。對于之前做慣了貿易的中小企業來說,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做起來的。不過中國石材行業2000多億元產值中,目前還沒有哪一家企業占比能達到百分之一,石材產業未來的分工會更加精細,企業走差異化道路還是有很廣闊的空間。
產業管控重在治理
《老板周刊》:石材產業在不少地方都被冠上了“污染”的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否影響了本地產業的發展?
王伯瑤:確實是這樣,現在泉州石材產業都在提倡出城入園,為的就是集中管控。像安溪和晉江還陸續清退了石材企業,也關停了一些礦山。其實關停并不是治理石材產業的根本,像歐美發達國家還在不停地開礦山,如果把泉州的礦山都關了,每年至少影響到三四十個億的出口,對本地石材產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老板周刊》:很多地方都將石材產業列入了退出時間表,您認為該如何改變這一趨勢呢?
王伯瑤:其實我們通過很多渠道在向政府部門提議,在今年的泉州民營企業家大會上,提出要造幾個千億產業集群,其實石材產業就是很現成的集群,整個產業馬上就要到達千億產值了。這個時候限制石材產業的發展,是非?上У。在石材產業的管控和治理上,只要加強集團化運作和礦山的保護性開采,就能將產業發展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老板周刊》:這是一個大的方向,具體來說要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能顯現效果?
王伯瑤:首先要改變石材產業低產出、低附加值的現狀。現在我們的很多石材都是賤賣了,像一款我們本地產的640,一立方米才賣一千多元,而幾乎是同樣品質的一款西班牙白麻一立方米就要賣七八千元。如果把價格提起來,就可以多向政府交治理費和綠化費,歐洲就是這么做的。例如一家企業要開采礦山,就要先交一大筆押金,在開采時倒掉的土方要馬上做綠化,如果企業沒做到,政府就用這筆押金來做。石材企業如果能自己做好污染管控,同時把稅收提上去,我相信任何地方的政府都會愿意支持這個產業的。
聯合產業抱團出擊
《老板周刊》:現在石材產業的競爭也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對整個南安產區的產業發展您有什么看法?
王伯瑤:現在南安產區的產能是有點過剩了,特別是水頭不適宜再大規模擴張了,從土地資源限制和投入產出比來看,南安產區要做的就是盡快實現轉型,提升產業附加值。這個轉型,除了在運營模式和產品創新上下工夫,也要對現有無序的營銷方式進行整合。
《老板周刊》:說要營銷整合,現在協會正在組建的營銷聯盟是一個什么樣的規劃?
王伯瑤:這個整合主要是要建立一個市場秩序,也體現在內部的細分上,比如有的企業擅長水刀拼花,有的企業擅長石材裝飾,在進行工程競標時,就可以將內部資源進行整合,讓每家企業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將來營銷聯盟還將協調各地營銷聯盟與省內建筑陶瓷、水暖、消防器材等建材主導產品合作聯營,逐步形成緊密型、半緊密型聯營體,共同參與工程項目投標。同時,鼓勵機械、磨具、金剛石刀具、防護用品等與石材加工聯系緊密的行業,一同建立配套產品的營銷網絡。
《老板周刊》:惠安石雕也是福建石材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后會不會考慮到將其與南安產區的飾面石材進行整合?
王伯瑤:這兩個產業共同的市場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整合上有一定的難度。從我的觀察來看,惠安石雕一直以來缺乏社會供銷,導致產品價值體現不出來,而這點恰恰是南安石材產業的強勢。未來有可能的話,我們也會幫助惠安石雕導入南安石材的社會供銷經營和渠道,并進一步根據產品特色或相關建材產品的需求調劑,互通有無,聯合開發市場。
□手記
經營石材的超前理念
在去年南安石材外貿出口普遍減少1/3的情況下,王伯瑤的溪石集團并沒有受到影響,企業一直按著既定的方向和目標穩步提升。這與溪石提前10多年制定的立足國內市場,發展石材與裝飾一體化的戰略密不可分。
在經營石材的理念上,王伯瑤似乎都會超前一點。當大部分企業都坐在家里,等著一批批客戶提錢來搶購石材,并賺得缽滿盆滿的時候,溪石卻在費盡心思經營著看似吃力不討好的工程項目;在別的企業還抱定著“石材不用做品牌”的觀念時,溪石在2004年便成為石材行業中的第一個全國馳名商標。
“我們現在的工程訂單很滿,付款條件差一點的我們都不做。”正是堅持了自己的判斷,在如今石材行業困難重重的環境下,王伯瑤才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
從1998年成立至今,溪石集團已發展成一家集石材開采、加工、裝飾施工、建材市場運作、房地產開發為一體的大型集團公司。公司的規模日益龐大,王伯瑤在2012年又開始了一次全面的調整,溪石發起了一場深刻的內部管理變革,包括大規模引進職業經理人、采用獨立核算管理模式。
“企業做大了,全部管就等于全都不管。”2012年,第一名人力資源行政總監加盟溪石后,一大批職業經理人紛紛到位,他們大多來自知名企業。隨后,溪石又引進咨詢公司,對企業進行全方位診斷,進行組織架構重大調整——除董事會三大股東外,所有家族軍全部退出企業經營管理要職。這也成為石材業中罕見的一次徹底的管理革新。
“現在企業的具體經營事務已全權交由職業經理人打理,我只負責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工程項目談判。”王伯瑤現在有更多的時間來打高爾夫球,在石材行業中超前的經營理念讓他獲得了如今的這份閑適,也在他肩擔起福建省石材協會會長這一重任時,讓整個行業有了更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