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碧桂園控股、華潤置地、萬科集團等全國知名一線房企紛紛入駐濟南,傳統意義上的國內地產十強已經在濟南布局九席,濟南房地產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面對“群狼涌入”的局面,本土房企面臨著巨大挑戰,在一場場本土房企與外來房企的激烈混戰中,省城樓市重新布局分化,起伏前進。
外企涌入>>樓市競爭日趨白熱
房改以來,房地產市場一路高歌,發展迅猛,造就了許多成功企業,富裕了一方經濟,推動了消費增長。在那個本土房企唱主角的時代,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總能分得一塊兒市場蛋糕,大家日子都還算過得舒坦。但市場的發展本來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靠著本土優勢吃飯的房企,終究抵擋不住外來地產大鱷“入侵”的潮流。
2002年,陽光100國際新城橫空亮相濟南。作為濟南首個超過百萬平米的項目,因其“外來大鱷”的開發商身份,在省城房地產市場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自此本土房企坐著吃蛋糕的時代一去不回。2007年之后,在國內有響當當名號的地產大鱷陸續進駐濟南,如南益地產、鑫苑地產、天鴻地產、海信地產等。之后經過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更多大牌的房企登陸濟南。2007年2月,海爾集團取得了全運村項目開發權;同年10月,保利山東置業司成立。2008年更是省城地產界熱鬧的一年,天鴻地產3月份拿下田園新城 (論壇))地塊,作為登陸濟南的首個“造城”項目;同時,中海地產濟南公司成立,開始大手筆開發;海信地產在濟南的開發面積戰略儲備也達到百萬平方米;同年年底,海爾地產、綠城置業聯袂開發的海爾綠城全運村 (論壇) 開盤,省城樓市一度沸騰。2009年7月,上海綠地地產高調進駐濟南,隨后北大資源、深圳華強、恒大集團相繼而來;2010年1月,恒大拿下長清區長清大道北地塊,之后綠地地產相繼拿下西部臘山、西客站片區8宗土地,外來房企開始爭搶濟南市場。
如今,保利置業、華潤置地、中海地產、恒大集團、綠地集團、世茂地產、綠城置業、華強地產等30余家一線開發商已經成為土地市場、開發市場、銷售市場的絕對主力,加上本土的房地產巨頭魯能地產、重汽地產、魯商置業、三箭地產、三慶置業等,濟南開發商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和白熱化。
樓市混戰>>一線房企領跑樓市
隨著一線房企大舉進入濟南樓市,他們挾資金的巨大優勢,依托成熟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以一盤棋的戰略擴張需要進入濟南樓市,帶來了很多全新的開發理念和成熟的開發經驗,逐漸成為濟南樓市的領導者,新區開拓的先行者,大盤時代的開拓者,甚至樓市規則的制定者。一線房企領跑樓市的態勢日趨明顯。
數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2年,濟南樓市TOP10榜單外地房企約占7成。以中海、綠地、恒大等龍頭房企為代表,持續領跑濟南市場,穩居榜單前列,其中中海地產以66.41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和55.21億元的銷售金額位居榜單首位。此外,行業集中度更加明顯,其中TOP10企業占據全行業約半壁江山,銷售金額和銷售面積均占比達43%以上。行業蛋糕的大部分被大型房企所占有。本土房企僅有魯能一枝獨秀以18.39億元的銷售金額躋身銷售額排行榜top10位列第五。
從拿地情況來看,2012年大牌房企亦是土地市場的贏家。2012年國內大型房地產企業以及濟南政府投融資平臺成功拿地72幅,土地面積428萬平方米,占全市成交總量的69%。恒大地產、華潤地產、金科地產、上海永隆、萬科地產、綠地地產、保利地產、南益地產等企業拿地幅數均在一塊以上,2013年的省城樓市或將上演更加激烈的大牌之戰。
謀求崛起>>本土房企與狼共舞
然而,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經過不斷的反思和調整,本土房企也日益展現出了驚人的實力和爆發力,他們在眾多一線房企的強勢夾擊中不斷尋求突圍崛起之路。他們更加注重學習,更加注重品質和品牌的打造,不論在產品設計研發、營銷推廣、建筑施工等方面,還是企業管理方面,都更加規范,更加專業,市場認可度和品牌形象不斷提升。面對氣勢洶洶的一線地產大鱷,他們不再驚呼“狼來了”,而是學會用學習的眼光去看待,更加淡定從容地“與狼共舞”。
在2012年TOP10榜單中,魯能和魯商作為優秀的本土企業仍占一席之地。魯能地產作為齊魯本土企業,深耕濟南,開發運作超級大盤——魯能領秀城,并開發了北京優山美地、重慶星城、三亞灣新城、海口海藍椰風等多個項目產品。其中,魯領能秀城作為本土開發商獨立開發運作的超級大盤,踞泉城之南,集教育、酒店、商街、購物中心、生活醫療等配套于一體,儼然一座“城中城”。而魯商置業現開發項目近30個,分布在山東、北京、重慶、遼寧、黑龍江等省市,開發業態涵蓋了大型購物廣場、商業步行街、住宅、寫字樓、酒店等。在濟南,魯商置業不僅成功打造了魯商廣場、魯商國奧城等城市標桿項目,并開發了魯商御龍灣、魯商常春藤等高品質住宅項目。作為本土大牌房企,魯能和魯商堅持打造精品項目,從細節把握,絲毫不遜于外來一線房企。
業內人士指出,日趨白熱化的競爭對濟南樓市的整體發展是有益的,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開發商不斷促進產品的升級換代,更努力提高產品品質和產品附加值,資金、人才、土地等各方面也會向優秀的、品牌的、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集中,省城樓市在競爭格局下正不斷向著更加健康成熟的方向發展。(田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