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調控信息紛雜,“末班車”行情更讓樓市焦躁不安。房地產交易中心長龍不斷,二手業主趁機抬放出“海鮮價”,好行情更蔓延至一手市場,樓盤現場客流量大增,成交量增加一成多。最讓人心驚的是,“撈一筆”逆市提價的樓盤(尤其是那些認為可幸免于調控外的剛需盤)更是不在少數。
這半個月以來的市場火爆,其實是反常現象。如人體的“寒極生熱”,寒邪化熱入里,本是虛寒難當,卻自詡為紅光滿面的壯漢。
市場有病。其病一:只知“撈一筆”,不知“撈一筆”后怎么辦。我們知道,“末班車”行情,其實是一種消費力的透支,是一種恐懼性的消費。趕搭“末班車”入市的買家,是對樓市持上漲預期的群體。而這種預期來得快,去得也快,也許今天還在鬧哄哄排隊買房,明天就會呼啦啦散場。“末班車”行情,更必然會在細則落地之日戛然而止。接下來,將會是不可避免的觀望。假如預期真逆轉的話,觀望將不是短短幾個月就能結束的,相比而言,“撈一筆”漲價便是十足的短期行為。“撈一筆”之后怎么辦?這是留給今后長長的難題。
其病二:只知“20%”在前,不知重招在后。盡管“20%”所得稅暫時與一手市場無關,但是,由于一、二手樓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雙生兒,二手市場受挫,換房力量會大幅削弱,一手市場也必然會后繼乏力并出現萎縮。因此,對一手市場來說,二手市場受到打擊,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分析,都絕非一手市場的利好。更何況,“撈一筆”的漲價心態無異于“自殺”,因為其倒逼嚴厲政策出臺的幾率相當高。
本周,有業內人士爆料稱,深圳“限價令”演化為“限漲令”,超過紅線發“紅牌”直接罰出場。盡管深圳房管局稱這只是舊政策的重申,但必須承認的是,當前是非常時期的政策“空窗期”,為貫徹落實“新國五條”,地方細則“硬來”的可能性日漸增大。沒有深圳版“限漲令”,未必會沒有穗版“限漲令”或其他各種“××令”。有“20%”在前,就會有更重的招數在后。
當然,要問嚴厲調控的風險有多大,最關鍵的是要看漲價的幅度有多猛。漲價有多猛烈,調控就有多強硬。危境如此,唯自求多福,速速走量罷
(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