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深圳首個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新型銅基化合物薄膜太陽能電池”落戶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該項目重點研究第三代高效率太陽能電池,擬5年內完成量產,屆時,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將有望下降五成。作為先進院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劉壯是怎樣走進這個團隊,怎么舍棄香港選擇深圳的?記者近日走進先進院,采訪了這位年僅33歲的深圳“孔雀計劃”首批入選人才。
在深圳找到了愿意終身從事的事業
“對于我們這些從事科研的人,最能吸引我們的是好的課題、好的項目。”劉壯覺得,他在深圳找到了自己愿意終身從事的項目。作為可再生能源,太陽能的好處眾所周知。但現狀是太陽能電池很難走進平常百姓家:晶硅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高,但是成本太高了,平常百姓用不起;薄膜太陽能電池成本雖然低,但效率也實在低。先進院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要研究的正是高效低價的太陽能電池。“當時的設想就是,我們除了要研究出高效低價的太陽能電池,還要將它產業化。”這吸引了劉壯。
在政府和先進院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劉壯和團隊一起,成功開發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共蒸發-磁控濺射生長系統”。在采訪中,劉壯興致勃勃地帶著記者參觀他們的實驗室。指著一臺臺的機器和設備,他驕傲地介紹:“我們團隊研發的銅銦鎵硒太陽能電池的效率達到17%,處于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水平。”如果在屋頂上鋪10平方米CIGS電池,每日可供電5至6度,足夠四口之家一日之用。
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的工作獲得了同行的認可和好評:“標志著我國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步,為進一步推動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提供了技術基礎”。
舍棄“一步之遙”的香港居留權來到深圳
2008年,肖旭東教授(中央千人計劃人選、深圳孔雀計劃A類人才)發現了他這匹千里馬。“2008年之前肖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對我比較了解。后來他與李泉教授回深圳先進院組建了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肖教授任中心主任。他問我愿不愿意加入他們的團隊。”劉壯向記者介紹,他和肖旭東一談就是一個下午。雖然還差一年就可以拿到香港永久居留權,劉壯還是毫不猶豫地跨過深圳河,與肖旭東一起來到了深圳先進院。
到深圳的這幾年,除了埋頭工作,劉壯幾乎沒什么自己的私人時間和私人生活,連戶口都沒時間遷過來。“單位早催著我把戶口調過來,但我一直沒時間去辦理,今年一定要擠幾天把這事給辦了。”劉壯打算把戶口遷到深圳,在深圳成家立業。
對于深圳吸引人才的政策,劉壯認為深圳的決心很大,力度也很強。“孔雀計劃”更注重推動項目來吸引人才,讓兩者相輔相成,效果倍佳。“除了引進人才,深圳還應考慮多培養本地人才,考慮已引進人才的再培養問題,如何留住和提升他們。”劉壯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