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云振是鎮平縣石佛寺鎮農民,過去靠種莊稼謀生。自從經營玉器后,他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如今,他在鎮上建起小樓,購買了汽車。在鎮平縣,像賀云振這樣靠經營玉雕富裕起來的農民有不少。鎮平縣作為玉雕生產加工集散地,從業人員現有35萬人,各類經銷門店5000余家。
傳奇獨玉: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玉都探秘:村村可聞琢玉聲
精美的石頭會唱歌
在豫、鄂、陜交界處,有一塊2.66萬平方公里的神奇沃土,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
這些年,南陽美名天下知,究其原因,皆因一座“寶山”上的精美石頭。
這座“寶山”叫獨山,位于南陽城市北郊,山上自古產“玉石”——獨山玉,有“東方翡翠”之稱,是我國獨有的玉種。獨山玉質堅韌致密、細膩柔潤,色彩斑駁陸離,能分成九大類100多種,其多彩性是其他玉種所無法比擬的;獨山玉雖不是翡翠,但其接近透明,翠綠色的硬度可與翡翠媲靚;獨山玉雖不是羊脂白玉,但玉質凝膩柔嫩,豐腴可人,頗具白玉品質。也正因為此,國人將獨山玉和新疆的和田玉、遼寧的岫玉、湖北的綠松石一起稱為中國四大名玉。
據《河南省志》記載,新中國成立初期,河南省玉雕業仍局限在南陽地區。上個世紀50年代,經過互助組、生產合作社運動,把個體玉雕手工業者組織起來,建立了河南省工藝美術試驗廠、南陽玉器廠、南陽玉礦、鎮平縣玉器廠等。改革開放以來,久負盛名的南陽玉雕業吸引了大量的業內外人士,從而使獨山玉為更多的人了解、欣賞和接受。
玉都探秘:
村村可聞琢玉聲
“中國玉雕出鎮平,鎮平玉雕銷全國”,這是對“中國玉雕之鄉”的生動描述。
鎮平縣各鄉鎮大多經營玉雕加工業。在石佛寺、晁陂、楊營、王崗等鄉鎮,村村可聞琢玉聲,戶戶可見玉生輝。尤其是在有“中國玉雕第一鎮”之稱的石佛寺鎮,22個行政村都從事玉雕加工。
賀云振是鎮平縣石佛寺鎮農民,過去靠種莊稼謀生。自從經營玉器后,他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如今,他在鎮上建起小樓,購買了汽車。
在鎮平縣,像賀云振這樣靠經營玉雕富裕起來的農民不少。鎮平縣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鎮平縣作為玉雕生產加工集散地,從業人員現有35萬人,各類經銷門店5000余家。
玉雕嬗變:
千年獨玉引發產業效應
除加工獨山玉外,鎮平玉雕產業的原材料來自全國各地和緬甸等國家和地區,涉及翠玉、碧玉、白玉、阿富汗玉、巴西瑪瑙等100多種玉料。另外還有雜石、銅制品、古玩等10多個門類千余個品種,全世界所有的玉種在鎮平市場上幾乎都可看到。難怪,在每年的廣交會上,鎮平玉雕參會產品的數量、檔次和銷售額,令人驚嘆。
為扶持玉雕業形成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體系,南陽市先后在市區開辟了臥龍路玉器一條街,在鎮平縣城建起了玉雕大世界、玉雕灣市場和玉文化中心等四大玉雕專業市場。與此同時,南陽市委、市政府把集產、加、銷一體化的玉雕產業作為全市的特色經濟、支柱產業,傾力打造,加快了玉雕產業的快速發展。
建設中的國際玉城是一座集傳統文化與現代玉文化于一體的玉文化展示、研究、傳播基地、大型影視基地和旅游購物公園。其建筑外觀為明清仿古建筑風格,總投資10億元,占地1300余畝。占地200畝的國際玉城一期工程已完成。
按照規劃,國際玉城項目全部建成后,總建筑面積達60萬平方米,將新增3000家商戶入駐,年交易額30億元以上,市場品位、消費檔次、生態環境將得到全面提升。
展望明天:
玉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南陽市政府及時對獨山玉礦進行了詳查,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寶玉石學會——南陽寶玉石學會。之后,全國著名專家、學者齊聚南陽,連續多年舉辦寶玉石研討會,并創辦報刊,傳播寶玉石文化。南陽師范學院率先成立了獨山玉文化研究中心,對玉文化的研究、教育、傳播起到了良好的推廣作用。
玉雕產業發展帶動了玉文化保護。“鎮平玉雕工藝”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等人才,還有從事玉雕設計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2萬人。玉雕設計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多達2萬。
多年來,南陽通過舉辦節會、塑造知名品牌、強力宣傳推介等舉措, 全力做大做強玉文化產業,致使玉雕加工規模穩步擴大、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市場建設日臻完善,基本形成了玉料開采購銷、作品設計加工、質量檢測鑒定、市場營銷、人才培訓、玉文化研究及開發利用為一體的特色產業集群。
如今的南陽,正立足玉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全面啟動玉文化挖掘整理、開發研究工作,使政府與企業結合,匠人與文人聯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重,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兼顧,用文化的理念推動整個產業發展,讓文化元素滲透到玉產業設計創作、生產加工、包裝推介、經營銷售等重要環節,從而不斷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搶占玉文化產業發展制高點,力爭在文化與產業結合,加工與銷售銜接上闖出更寬更廣的路子。